近日,我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功能材料及药物开发课题组唐恩教授团队捷报频传,再添喜报。2022级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袁梓航与郑思雅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在SCI二区期刊《Applied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应用有机金属化学)在线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supramolecular behavior in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antioxidant of structurally mismatched Zn and Co-MOFs”的研究论文。

文章首页
此项研究阐述了两种定制的相似新型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的应用,借助超分子策略构建了锌/钴基MOF材料,展现出优异的抗菌和抗氧化双功能活性,为应对耐药菌和氧化应激提供了全新的材料解决方案。
该研究成果是继2025年1月该团队2022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郭炎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三区期刊《RSC Advances》发表题为“A cost-effective and innovative detector for iron ions”的研究论文之后,课题组取得的最新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同学们潜心学术、勇于挑战的生动写照,也映射出闽科校园浓厚的科研探索氛围。
开发整合抗菌与抗氧化双功能的新型材料,是当前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一项迫切且重要的任务。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唐恩与戴玉梅两位教授领衔的功能材料及药物开发课题组基于超分子工程策略,创新性地设计并合成了两种结构新颖的钴和锌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o-MOF 和 Zn-MOF),成功实现了抗菌与抗氧化双功能的高效协同。该研究通过精准调控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的配位模式及超分子堆积方式,使Zn-MOF凭借其有序结构强化了与细菌膜的疏水相互作用,显著增强了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Co-MOF则依托钴离子的氧化还原活性及π-π堆叠促进的电子传输机制,展现出优异的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清除率84.9%,同时IC50= 159.9 μg/mL。此外,该材料具备长效抑菌特性,可持续8小时,且拥有卓越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300℃。在抗菌实验中,该材料能有效破坏生物膜并引起细菌胞内DNA和蛋白泄漏,作用机制清晰、效果显著。这些出色的性能使其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理、抗氧化应激治疗及生物医学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开发新一代多功能协同治疗材料提供了重要理论与实践依据。

新型MOF材料技术路径图
此项工作得到了学校及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SJZY-2020-01)和福建省创新创业项目(S202512992009)的资助与支持。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傅莉玲)